指尖上栗2017-04-21
《文化上栗》之名人概況篇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片疆土孕育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優秀人物,也有著大量彪炳千秋的風流人物,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大顯身手。走近他們,就是走近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走進他們,就是匯入襄垣古今的波瀾壯闊。
本欄目由上栗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推送
楊歧鄉 肖炳實人物簡介
肖炳實(1900年-1970年),又名項平,楊岐鄉金雞村人。1900年11月出生,在萍鄉中學完成高中學業,之后考入當時的浙江之江大學。1924年從之江畢業并留該校附中任校長兼國文教師。1926年因參與抗議“五卅”慘案的斗爭被迫離開浙江,北上燕京大學國文研究院任教,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任中共北平市委秘書長,市委一些重要文件大都由他起草。不久市委被敵人破壞,原順直省委指示他離開北平南下上海。以后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黨內職務是中共福建省委委員。
肖炳實
1931年夏,中共福建省委被破壞,在被國民黨當局通緝的情況下,肖炳實與當時同在福建省委工作的陶鑄等化裝來到上海,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由于他精通外語,又有多年地下工作經驗,黨中央派他到蘇聯第三國際工作。后來由第三國際介紹參加蘇聯紅軍參謀部做情報工作。期間,他擔任過南方片、大西北片的領導工作。擔任過遠東情報局副局長,參加過營救美國著名革命活動家牛蘭夫婦以及劉仁、宋侃夫等共產黨人的行動。
1943年因他與“紅參”發生分歧,即脫離了在蘇聯遠東的情報工作,經緬甸歸國,按組織安排到貴陽接通關系返回延安。因當時的貴陽秘密聯絡點受到破壞,肖炳實從此與黨中央失去聯系,被迫返回老家楊岐。
雖然與黨失去了聯系,他仍然在當地積極組織反對反動當局的活動。1949年初,他終于和黨取得了聯系并重新入黨。此后便積極投身到迎接和配合南下的解放軍解放萍、瀏、醴的工作中來。
1948年11月,肖炳實到北京任全國教育總工會副主席兼辦公室主任。1959年受到錯誤批判,調中華書局降職任副總編,主編注釋《二十四史》。“文革”被誣為陶鑄黑線人物,被戴上“蘇聯特務”的帽子,遭受無休止的批斗。1970年初含冤死于家中,終于年70歲。
革命經歷 住所曾為中共福建省委秘密聚點
廈門大學大南3號(原廈大大南新村16號),這是一幢兩層的小洋樓,背靠五老峰,面對大海,今天,它就像一位安詳的老人,平靜地看潮起潮落、花開花謝。
廈大校園里的小紅樓
肖炳實曾在此做過諜報工作
七十幾年前,這里并不平靜,一次又一次驚心動魄的敵我較量就發生在洋樓的內部。租住洋樓的是肖炳實,其公開身份是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轉入地下,中共福建省委的秘密聚會點就是廈大大南新村16號。從1929年冬天到1931年春天一年半的時間里,中共福建省委每月都在這里召開多次秘密聚會。
這些在血雨腥風、“白色恐怖”中召開的會議,只要有一點點疏忽,就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據說,連肖炳實都未被告知參加會議的人員名字。直到建國后,肖炳實才獲知當年進出他家的人物有葉飛、廖華等人。
年輕時的肖炳實
肖炳實以教職和社會地位做掩護,保護會議的安全。他的妻子則負責購買食物,為與會人員提供用餐,他的兒子肖純,盡管當時只有10歲,也要擔負起放哨的職責。每到開會時間,肖純就到樓外場地邊玩耍邊放風,一有陌生人,他就得跑進來匯報。
肖炳實暗地里的身份是中共福建省委與黨中央聯絡站的聯系人,陶鑄是他的直接聯系人。除了為省委聚會提供秘密據點外,每回黨中央派人來時,肖炳實就安排住在家里;黨中央以鄭福初名義由上海銀行匯款給省委做活動經費,就寄由他轉交。
1931年3月25日,大南新村16號被國民黨軍警團團圍住,陶鑄帶他擺脫險境。國民黨軍警沖上洋樓,卻撲了空,肖炳實失蹤了。他的學生后來成為廈大副校長的傅家麟,在1951年的《新廈大》中撰文追思:肖先生教過我們中國文化史,為同學們所敬仰的一位老師,他不僅循循善誘,還介紹了許多新書……使我對新史學和馬克思主義有初步的認識。可是在一天上課時,肖先生不見了……
肖炳實曾經避難過的地方,漳州南山寺
其實當時肖炳實并沒有逃遠,他就躲藏在近鄰南普陀寺。原來,陶鑄在敵人到來的前一刻帶肖炳實逃到了這里。太虛法師是南普陀寺的方丈和閩南佛學院院長,之前,肖炳實就常到這兒與他交流探討中國文化史,兩人對彼此的人格和學養都十分敬重,并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外面風聲很緊,留在南普陀寺很危險,在太虛法師的掩護下,陶鑄和肖炳實到了漳州南山寺。南山寺當時是中共閩南特委的機關所在地,特委書記就是陶鑄。后來肖炳實又被轉移到泉州,隱藏在開元寺。1931年5月,開元寺廣津和尚把肖炳實送上了去上海的輪船……
但是,國民黨在全國布下了天羅地網。
圖為蘭州中山林
是肖炳實等人脫險逃離蘭州的地方
“各軍各省市政府飭屬一體協緝務獲歸案究辦!”這份編號為第一一五四號的通緝指令是由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親自簽發的,可見國民黨抓捕肖炳實的決心。原來設在鼓浪嶼的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被破壞后,中共中央寄給中共福建省委的活動經費就是通過肖炳實轉交的線索被敵方偵悉,他們將這一情況上報給國民黨省政府,后又密呈國民政府行政院。此后長達五年里,肖炳實處于敵人的重重包圍中。
史沫特萊介紹他參加情報工作
就是在這樣險惡的環境里,肖炳實并沒有放棄對革命的信仰,而是投身于更為險象環生的國際情報工作中。
史沫特萊
在上海,由美國進步女作家史沫特萊介紹,肖炳實參加蘇聯紅軍總參謀部遠東情報工作。從1931年到1943年,整整12年時間,肖炳實接受蘇聯紅軍總參謀部的領導,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情報工作。他潛伏于上海,卻全局負責華南、江西、武漢、南京、上海一帶的情報工作,并發展了許多優秀人才加入遠東情報工作中。他還挑選了40多名青年,送到莫斯科學習無線電技術,這些人學成后大都潛伏到日本各軍事重地建立地下電臺。
1934年11月,肖炳實又一次與敵人進行了斗智斗勇的較量。這一時期,“紅參”派肖炳實前往日本開展情報工作。國民黨偵悉后,圖謀通過外交手段進行引渡獵捕。富有地下斗爭經驗的肖炳實在國民黨魔爪尚未伸到時,便潛回北平。
肖炳實革命斗爭線路圖
1935年8月下旬,肖炳實從北平南下到上海,在火車上,他看到了報紙上登著對他的通緝令,他知道只要火車到上海站臺,一張大網肯定早已為他張開。于是,肖炳實從蘇州下車,住了一宿,第二天再登上往上海的火車。他料定不能直接從上海下車,就在距離上海不遠的車站下車,再改坐汽車神不知鬼不覺地前往上海。之后,他的戰友和好友史沫特萊保護著他,躲藏在英籍同事家,最后乘船從海參崴轉莫斯科。
在莫斯科,肖炳實從事情報工作的經歷和經驗被寫成文字出版,成為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情報人員的學習范本。
事跡收進廈大展室
1943年肖炳實回到他的家鄉金雞村,當時他還沒有找到中共黨組織。但他并未放棄革命,利用家鄉金雞村陳家田的寺院辦起文化補習學校,對當地老百姓進行革命啟蒙教育;成功地組織了農民抗稅斗爭和學生的反美反蔣運動。
肖炳實早年從事地下革命活動的場所
(金雞村陳家田觀音廟)
1949年春天,肖炳實終于找到了黨組織!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他以萍鄉和醴陵為基地,大力發展進步青年,向革命隊伍輸送人才。解放后,僅在第二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創辦的軍政大學里,由他審查和介紹的就達600人之多。
1949年11月,肖炳實奉中央組織部調令進京,在全國總工會任俄文翻譯,后歷任全國教育工會副主席和中華書局副總編,兒子曾不解地問父親:“為什么您出生入死,終于迎來了全國的解放,卻只當了副總編?”肖炳實教育兒子說:“有多少人為全國的解放而犧牲了,我們能活下來,已是十分幸運,我們應該感到知足,而不應有所抱怨。”
肖炳實在陳家田從事地下革命活動的庵子
(修繕前)
“文革”期間,肖炳實遭受殘酷迫害,含冤而死,享年70歲。
1979年,肖炳實得到平反,追悼會上,肖炳實去世前所在的黨委送來了挽聯,上書:“干革命鞠躬盡瘁,為人民奮斗終生!”這也是肖炳實一生最真實的寫照。肖炳實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2002年,也就是在肖炳實去世32年、離開廈門大學71年之后,在“福建第一支部——中共廈門大學支部暨羅揚才烈士紀念室”里,廈門大學把肖炳實的事跡單獨成版收進展室。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