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圈有一句大實話,叫“一低遮百丑”。這除了改懸掛高度,還可以換上更扁平的車胎。但是,是不是越好的車胎,車胎就越寬越扁平呢?你家里的買菜車,換上了扁平胎,是好到底是壞呢?今天我們來解答一下。
這里先要引入一個比較專業的概念,叫做“扁平比”,又叫扁平率,它是指輪胎橫斷面高度占其橫斷面最大寬度的百分比。翻譯成“人話”就是,輪胎越高瘦,扁平率越高(代表作是公交車、大貨車);輪胎越矮胖,扁平率數值就越小。(代表作是各種跑車)
跑車喜歡用低扁平輪胎,是有道理的。主要因為這樣汽車的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越大,進而導致汽車的抓地能力增強,這樣制動性能以及加速性能都能得到提升(不容易打滑),汽車的操縱性以及穩定性都顯著提高;另外,低扁平輪胎還改善了磨損的均勻性,這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輪胎的使用壽命。
但是汽車的扁平率越低,也有缺點,首先就是貴,這是因為制作難度大,不合格率比較高,造成了成本上升;再者是油耗高,追求經濟性的買菜車不受歡迎;最后是緩沖性能下降了,乘坐舒適性受到嚴重影響(所謂的“路感清晰”)。
因此,不是所有車輛都適合扁平率低的輪胎。只有高性能車才對它比較偏愛。對于性能家用車和賽車來說,速度才是第一追求。操控性的需求是遠高于舒適性的。同時,也不用擔心成本的上升,因為賽車運動本身就是一項非常非常燒錢的運動。
所以,在忽略成本和燃油經濟性的情況下,家用車到底能不能裝寬胎呢?
一般來說,同等條件下,輪胎外徑越大,加速就越慢。家用車普遍馬力不大,輪胎外徑普遍比較小。換句話說,你是想要性能才裝的寬胎,但裝上寬胎也要保證一定的加速性能,那么原車的動力就一定不能低,否則連輪子都帶不動,還玩什么性能?
另一方面,車子性能越好,跑的越快,就需要有更強的制動系統來與之匹配,通常來說,盤式剎車的制動性能與其剎車盤的尺寸是成正比的,大輪圈能容納的剎車盤尺寸也越大。
輪圈要大,輪胎外徑又不能過大,自然變得扁平,扁平的輪胎胎壁可變形部分小,吸震性變差,體現在操控體驗上就是路面震動反饋得更直接,能夠給駕駛者一定的運動感,從視覺效果上來看也更"炫"。(賽車另說,車架更結實更硬,有成本更高的避震和懸掛調校,不需要這么薄的胎)
從輪胎抓地性能來看,花紋、橡膠配方處于同等水平的時候,增加胎寬是提升抓地力最直接的方法。
綜合上述幾條,民用車輛性能越強,就適合裝配寬胎和大輪圈,而輪胎外徑最好不要過大,最后表現出來的形態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低扁平比寬胎。
所以,寬胎不僅帥,而且帥得科學,帥得合理。拿本來動力就不到200馬力的車,一味地為帥而帥,可能得不償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