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人民銀行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主動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清退無牌互聯網資管、支付機構 P2P 網貸平臺全部退出經營
報告中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穩妥處置重點高風險機構。果斷有序接管包商銀行、華夏人壽、新時代證券等 10 家“明天系”金融機構,平穩完成包商銀行破產清算。華信集團風險處置基本完成,安邦集團風險處置進入尾聲,海航集團重整計劃已獲法院批準。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指導有關地方政府穩妥處置方正集團等大型企業風險和恒豐銀行等多家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集中整治金融亂象,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活動。清退無牌互聯網資管機構、無牌支付機構、股權眾籌平臺、違規網絡互助平臺。P2P 網貸平臺全部退出經營。關閉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和代幣發行融資平臺。關停封堵境內外互聯網外匯交易平臺。開展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亂辦金融、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
央行: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構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
報告中指出下一步將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構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提高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能力。強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加快推動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建立健全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的長效機制,切實提高風險抵御能力。
進一步發揮存款保險市場化處置平臺作用,探索多種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支持中小銀行化解風險和補充資本。加快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制度體系,抓緊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穩妥有序做好重點機構風險處置化解工作,提升監管協調效能,堅決遏制各類風險反彈回潮。
壓實各方責任,建立健全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形成風險處置合力。健全金融風險問責機制,對重大金融風險嚴肅追責問責,有效防范道德風險。
央行: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報告中指出,下一步將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建設,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增加首貸、續貸、信用貸,推動形成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提高中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可得性,推動完善中小微企業融資配套機制。
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金融支持種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工作,引導金融機構創新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涉農領域多樣化融資需求。
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央行:目前企業貸款利率為改革開放以來最低水平 下一步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報告中提及,第四季度我國經濟恢復企穩,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注重做好跨周期調節和跨年度政策銜接,前瞻性、穩定性、針對性、有效性、自主性進一步提升,貨幣信貸保持平穩增長,企業貸款利率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穩固。
下一步將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邊際變化,加強對財政收支、政府債券發行、現金投放回籠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等不確定因素的監測分析,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為中樞上下波動。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持續緩解銀行信貸供給的流動性、資本和利率三大約束,培育和激發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信貸投放,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多渠道補充商業銀行資本,加大對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等資本補充工具的支持力度,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
轉載請注明“央視財經”你會關注
國務院發文!展望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這一重要規劃,信息量巨大→
體育場館約滿!圖書賣爆!“雙減”之下的寒假,有大變化→
沖上熱搜!演員片酬有標準了!國家發話→
碰一碰就支付!交易近100億元!數字人民幣落地40多萬個冬奧場景,有多神奇→
種植牙納入集采?國家醫保局回應了!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