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2022-02-14 05:06
【冬奧項目知多少】
■規則
雪橇是一項運動員躺在雪橇上面,以腳在前的姿勢滑下賽道的雪上運動。在1964年被列為冬奧會正式項目。
與雪橇運動和寒冷地區人們在生活中使用的雪橇不同,19世紀,滑雪度假村為吸引追求刺激的游客,設立了雪橇這個游戲。瑞士建造了第一條雪橇賽道,雪橇運動速度極快,可以達到時速140公里,由于仰躺在雪橇上,稍不留神,就會人橇分離。這項運動技巧度很高,非常考驗運動員在高速滑動時,對離心力的把握。
制圖:光明日報記者 王瑾雯
整理:光明日報記者 王雯靜
比賽用的雪橇橇體由兩個橇刃固體、兩個橇刃、座板和兩個連橋組成。運動員佩戴帶有指釘的手套,以便選手在光滑的冰面上做扒冰動作。
男、女單人比賽為4輪,即每名運動員滑行4次,以4輪滑行累計的時間計算成績,時間少者名次列前,雙人采用兩輪。團體賽為世界錦標賽項目,每個國家和地區限報1個隊,每個隊由1個男子單人、1個女子單人和1個雙人組成。比賽兩天完成,先進行男子單人,然后女子單人,最后是男子雙人,三者成績相加,時間少者名次列前。
出發前,運動員要坐在雪橇上,兩腿伸直,兩腳置于滑板前翹的兩側,腳尖向內,挾住前翹,以便更好地保持身體平衡和控制雪橇運動的方向。出發時,運動員兩手握緊起點線兩側助推欄上的手柄,根據裁判員出發口令,兩臂用力向后推撐,接著用戴有防滑手套的兩手用力向后撥冰,以使雪橇最大限度地獲得加速度,然后身體迅速仰臥在雪橇上,兩臂伸直,置于體側。運動員通過身體動作,如肩和腿的扭動擺動及姿勢變換等,操縱雪橇沿滑道快速回轉、滑降。
2月6日,德國選手約翰內斯·路德維希在北京冬奧會男子單人雪橇比賽中奪冠。新華社發
■史話
雪橇最早作為冬季雪上的一種交通運載工具和戶外游戲而流傳于歐洲、亞洲及北美。在挪威,人們曾在奧斯陸峽灣附近的斯拉甘村,發現了一只具有800余年歷史的短雪橇。這只雪橇的造型與現代的雪橇基本相似,但其結構則比現代雪橇大得多。
19世紀80年代開始,有組織的雪橇競技首先在瑞士得到了開展。
1959年在慕尼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國際雪橇聯合會獲得了承認,并決定從1964年第9屆因斯布魯克冬奧會開始,將雪橇列為冬奧會項目。
雪橇納入冬奧會后,人們就將這項運動稱為“冬奧會的烙鐵項目”。因為一些運動員為了提高雪橇滑進的速度,對雪橇的滑鐵采用加熱的方法,有的用鐵制烙鐵或電烙鐵,有的則將滑鐵制成空心狀,然后在里面灌注熱油。而當時的規則對這些做法沒有限制。1964年,國際雪橇聯合會對規則進行了一次修改,禁止使用加熱裝置,并在出發前對雪橇的溫度進行檢查。
■看點
雪橇比賽是冬奧會比賽中最刺激、最體現速度的比賽項目之一。當運動員從觀眾眼前一閃而過;當運動員疾馳奔向終點;當運動員在高速運行中利用身體起臥,變換肩、腿姿勢操縱雪橇,無不體現冬奧會場上的速度與激情。
注意有舵雪橇、無舵雪橇和俯式冰橇的區別。有舵雪橇、俯式冰橇和無舵雪橇三項比賽存在很多的共同點,比如都是在滑道內完成、速度都十分快、運動員裝備也很相近,但是三項比賽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有舵雪橇至少是2人,或者4人,而俯式冰橇只有單人,無舵雪橇男子有單人和雙人,女子只有單人。三項比賽的出發點不同,賽道的難度也不一樣,沖過終點的姿勢要求也不一樣,這些都是觀看有舵雪橇、無舵雪橇和俯式冰橇比賽時要特別注意的。
本欄目采寫:“規則”“看點”由光明日報記者柴如瑾、李玉蘭 光明日報通訊員顧雨晴、柳佳琳整理自國際奧委會官網和《冬奧會項目及觀賽指南》(李樹旺、張磊主編)。“史話”由鄭州大學特聘教授崔樂泉撰寫。
本版學術指導: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邱招義。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4日 09版)
[ 責編:孫宗鶴 ]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