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非法集資的手段不斷翻新,一些不法分子層層包裝設計所謂的項目和產品,以“熱門名詞”“熱點概念”炒作,誘惑社會公眾投入資金。
一些無商品、無實體、打著“虛擬任務”名頭的案件陸續出現,許多非法集資借助互聯網平臺,甚至還出現了完全借助微信群等開展非法集資的行為,隱蔽性強、風險傳染快,風險不容忽視。
公安機關提醒:警惕這些“理財”項目!
所謂的慈善互助項目、金融創新投資平臺,或者“消費返利”商城,你周圍有幾人正在參與?有沒有意識到這可能就是非法集資乃至赤裸裸的集資詐騙?
如今非法集資分子不斷變換花樣,以各種名目誘騙公眾上當,那么如何更好地防范非法集資的誘惑?
公安部提示,有10種投資、理財項目要特別注意
1. 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等為幌子的;
2. 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
3. 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為幌子的;
4. 以私募入股、合伙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登記的;
5. 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
6. 以“扶貧”“慈善”“互助”等為幌子的;
7. 在街頭、商超發放廣告的;
8. 以組織考察、旅游、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
9. “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服務器在境外的;
10. 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認清非法集資的六大“障眼法”
1
合法外衣
多數從事非法集資犯罪的企業工商執照、稅務登記、司法公證樣樣俱全,經濟犯罪活動披上了“合法外衣”,具有一定的蒙蔽性。在群眾繳納集資款時,出具借條、收據、收款證明等不同名目的集資憑證,有的還輔之協議、合同等,騙取群眾信任。
2
能人引領
一些非法集資組織者本身是當地的能人,有的甚至是當地知名企業家。一些非法集資利用名人做代言人,或者打著領導關心支持的幌子,做虛假廣告、誤導輿論、欺騙群眾。
3
暴利引誘
無論是采取什么形式,犯罪嫌疑人都會把回報率定得很高,以支付高利息紅利為誘餌,使部分群眾獲得暫時實惠,進而利用其進行宣傳,擴大非法集資活動規模。
4
短期兌現
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者開始是按時足額兌現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東墻補西墻,用后集資人的錢兌付先前的本息,等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攜款潛逃。
5
親朋好友介紹
許多非法集資參與者都是在親戚、朋友的低風險高回報勸說下參與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親戚、朋友、同鄉等關系,以高利息誘惑,非法獲取資金。
6
感情投資
特別是抓住一些老年朋友手頭有閑錢、希望資金增值,但又沒有投資渠道的特點,用贈送禮品、聚餐活動等方式,以小恩小惠籠絡人心,為進一步詐騙打牢基礎。
● 轉載來源:武漢處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