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墜地,摸爬滾打,匍匐半生,木已成舟。
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柴米油鹽,夫復何求。
當求,當求。
人生下半場,你的手里必須握緊這兩樣東西。
01
歲歲長康健
少年意氣壯虹霓,豪邁不入時人目。
年輕時總是擁有源源不斷的精力,擠擠就會有的時間。
深信“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則是萬萬不能。”,賺錢,是成功的唯一準則,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當然,錢很重要,不可置否。
我相信,到了一定年紀的智者,更會認同:
健康不是一切,但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工作是做不完的,錢也是賺不完的,精力是耗不完的,人也是認識不完的。
窮人的時間很廉價,但是富人的健康也不高貴。
曾經的華人首富李嘉誠在演講時說到:
當我發覺染上肺結核病,在全無醫療照顧之下,我便下定決心,對飲食只求營養不求喜惡、適當地運動及注重整潔衛生,捍衛健康和活力。
李嘉誠,92歲的耄耋老人,堅持每日6點起床,運動1小時,捍衛健康。
古語有云“有病的皇帝,不如無病的乞丐。”
也許咱沒有裝載金山銀山的存折,但是一個健康硬朗的體魄,就是兒女在外最大的底氣,就是歲月靜好最美的寫照。
沒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談。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日月更迭不歇,親人康健,闔家喜樂就是最理想的生活。
02
年年有所居
年少輕狂,曾四海為家,倚馬執劍走天涯,只為看一看人世間的繁華。
擁有一定閱歷之后,才知一個穩定的住所有多重要。
房子,不只是一個鋼筋水泥混凝土做的建筑,而是停止飄蕩的歸宿,是老有所居的根本,是安享晚年的依靠。
五旬老父千里迢迢到大城市投奔兒子卻被拒之門外;
六旬老太被兒媳騙得房產證上的名字后趕出家門;
七旬老母親一三五住大女兒家,二四六住二兒子家,星期日住誰家?兒女再爭吵一番;
八旬老人被子女勸進了敬老院,理直氣壯到“不住敬老院,你要住哪?我家沒有多余的地方。”
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
養兒未必防老,屋宇才防老。
年輕人的安全感,是房子給的;養老的體面,也是房子給的。
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子女的家,卻未必是父母的家。
無謂大小,重在擁有。
哪怕是一隅茅草屋,也是安身立命之所,不用看其他人的臉色,想怎么住就怎么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沒人能辱你分毫。
兒有,女有,不如自己有。
若有一些閑錢、閑情,那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莫對任何人傾盡所有。
自己的人生,自己規劃;自己的晚年,自己掌控。
多為自己著想,留兩手,未雨綢繆,方得體面。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