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巒青翠,流水潺潺,一陣微風拂過,盎然的綠意,在尋烏縣南橋鎮高排村的田野上蕩漾開來。近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采訪團走進高排村,撲面而來的是淡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氣。
高排村位于贛粵交界處,是一個邊遠的小山村。幾年前,這里還是另外一幅景象。“蒼涼、破敗、雜亂,這是高排村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南橋鎮鎮長謝大銘介紹說,他第一次下村時,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驚訝:進村的道路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大面積的土坯房和數個祠堂因為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搖搖欲墜,村民家門前污水橫流,高排河里塞滿了生活垃圾,散發出陣陣臭味。
人居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村民的幸福指數。2017年,該村啟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提高生活品質、樹立生態意識為推手,通過拆除亂搭亂建、推進“廁所革命”、理順雜亂線纜、建設污水處理站等,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力爭讓高排村實現大變樣。
人居環境整治,涉及多數村民的利益,過程并不一帆風順。“不同意!”修繕云魁公祠,需要村民騰出房間,有人站出來反對。
“鄉村,貴在房屋整潔有序,環境山清水秀,破破爛爛的,誰還愿意來呢。”高排村抓住“關鍵少數”,鎮村干部、理事會、志愿者輪番上陣做思想工作,并帶頭參與環境整治。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激發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認同,整治行動得以有序開展。
為修繕公祠,村民陳圣榮騰出了自己的兩間房屋;為鋪設排污管,村民挖開了自己的田地……隨著整治行動的深入推進,高排村民齊上陣,積極性越來越高。三年來,該村拆除違章建筑7000多平方米、拆除殘垣斷壁34米、清理污水溝1.2公里。同時,定期開展“五凈一規范”“星級文明衛生戶”和“最美庭院”大評比活動,對示范戶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形成了家家戶戶比干凈、比整潔的生動局面。
如今,漫步高排村,路在綠中,村在景中。破舊的房屋拆除了,余留的空坪鋪上了草坪,整齊的線纜不再是困擾村民的煩惱絲,新建了兩個生活污水處理站,廢水不再直排入河,房屋都蓋上了琉璃瓦,錯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翠竹青山中,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綠色,在每一個細枝末節上扮靚著高排村的顏值。
“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云魁公祠前的荷塘里,蓮花爭奇斗艷,次第開放。有著200多年歷史的云魁公祠,修繕后成了山村瑰寶。高排村在公祠內設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面有圖書室、書畫室、棋牌室等,村民有事沒事都喜歡到這里坐坐。
“人人動手,全民參與。保持村莊環境整潔,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前幾天,高排村在云魁公祠舉辦了“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環保微課堂”,村民陳佛海在課堂上如是說。高排村充分利用好云魁公祠這個陣地,在教育引導群眾、鞏固人居環境、促進文明鄉風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讓愛護環境講衛生蔚然成風。
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不只是環境的向好,也激發了村民發展勁頭。百香果、獼猴桃、甜柿、火龍果、臍橙……在高排村,不同季節都能嘗到新鮮的水果。家家有果、戶戶有業,好山好水成了村民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