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身穿白大褂,戴口罩、背急診箱,風里來,雨里去,來回穿梭村組社區、小街小巷,居民住所等場所.......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按照上級指令,上栗鎮第一時間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一級響應。一時間,全鎮108名鄉村醫生主動請纓,積極承擔武漢返鄉人員和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進行體溫監測、宣講防控知識等任務。
為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自身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的優勢,鎮人大、政協聯絡組第一時間發出倡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要廣泛深入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疫情防控知識,切實增強人民群眾自我防護意識,鼓舞群眾斗志,提振社會信心,凝聚起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黨政干部代表委員要切實發揮表率作用,全力以赴投入抗擊疫情工作;專業技術代表委員要充分運用知識和技術服務疫情防控工作,特別是醫療戰線的代表委員要堅守崗位,在疫情防治主戰場彰顯本色。企業代表委員要做好社會緊缺物資的協放調供應,積極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其他代表委員要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參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時間,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行動,口罩、酒精、消毒液……5萬元、3萬元、2萬元、1萬元、5000元、3000元……愛心捐物捐款頻頻刷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作群,迎來陣陣點贊。2月17日上午鎮人大主席團、鎮政協聯絡組召集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代表全鎮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前往鎮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防保站、衛生所等慰問了129名鄉村(社區)醫生及防疫醫生,共發慰問金64500元。鎮領導秦亮、榮輝、崔川柏、柳錫文、葉賢主等參加慰問活動。關鍵時刻,舍小家,為大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作為一名鄉村醫生,他們內心喊著“讓我來”的口號,奮戰在危險的最邊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務工作者的神圣職責,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頌的逆行故事。
劉國運,男,52歲,夭埠村鄉村醫生。多年來,他始終秉持“誠信為人,細心服務”的人生態度。作為上栗鎮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確診者的接診醫生,在得知患者確診報告后,為了降低疫情擴散程度,主動將自己先行隔離。自行隔離期中,他時刻牽掛著自己監測對象的身體狀況。
葉江,男,31歲,夭埠村鄉村醫生。村上發生首例確診病例后,他主動請纓挑起了223名密切接觸者的體溫監測任務。為完成好工作任務,他將3歲的小孩交給懷有身孕的妻子,自己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奔走在防控一線。
王俊,男,42歲,中共黨員、鎮人大代表,濱河社區鄉村醫生。每天完成自己的監測對象體溫監測工作后,出動參與社區防控監測點的值班值守,并自掏腰包購買200個口罩,免費發放給周邊居民。
吳靈芝,女,40歲,鎮人大代表,平安社區鄉村醫生。平安社區地處縣城中心,轄區范圍大、流動人口多、居民樓都是無電梯的老式樓房、監測難度大。接到為返鄉人員監測體溫、宣講防控知識的任務后,她義無反顧的說:“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此時此刻我不上誰來上”。將2歲不到的兒子交給80歲的母親照顧后,她每天來回在居民小區樓道奔跑,步行超萬步,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在鎮人大的倡議后,主動捐贈2000元。并且在前兩天鄭重向社區支部提出了入黨申請。
胡時繼,男,54歲,中共預備黨員,新群村鄉村醫生,上栗鎮鄉村醫生協會會長。在得知各村、社區防控物資緊缺后,他想盡辦法高價從外地購買了180瓶84消毒液和75%酒精,并無償捐贈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孔建明,男,55歲,中共黨員,泉塘村鄉村醫生,上栗鎮鄉村醫生協會黨支部書記。他說:“疫情來了,我是黨員我先上”。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自費3000余元購買了口罩、中藥、水果、飲料等物資慰問村級義務巡防隊等工作人員。
文武,男,50歲,泉塘村鄉村醫生。在上戶給監測對象進行體溫監測時,不慎被狗咬傷,但他輕傷不下火線,一直堅守崗位,出色地做好了監測對象體溫監測、健康宣傳等工作。
等等!還有在榮栗紅帶領的以"娘子軍"為主的鎮防保站:萍洪高速出口的檢測、縣城大型公共場所和全鎮隔離對象家庭及周邊消殺…不少同志是達到了一天二十個小時的工作!
疫情無情,人間有情。正因為各方力量同舟共濟,攜手共進,我們才一起筑牢了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的堅實屏障。
供稿:鎮人大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