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2月26日電 題:穿越云海 千里來復工
新華社記者鄔慧穎 姚子云 孫楠
窗外天空蔚藍,飛機從云海上空穿過;
窗內暖意融融,乘務人員正介紹著防疫知識。
26日上午,在一架從甘肅蘭州飛往江西南昌的飛機上,來自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大莊鄉馬家川村的馬子珍緊握著手機,時不時望向遠方。
“沒想到,第一次坐飛機就是免費‘專機’,還真有點不適應。”馬子珍說。
這是馬子珍第一次出遠門務工。母親身體不好,家中還有老人和弟弟妹妹,全家只有他和父親兩個勞動力。春節期間,爺爺生病住院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父親只能放棄打工留家照顧。
受疫情影響,家里急著用錢,馬子珍苦等了一個月。“前幾天,我打聽到有去江西打工的機會,就趕緊聯系。”馬子珍說。不到一個禮拜,馬子珍就順利到達了務工地。
26日13時50分,南昌市首架接外地務工人員返昌返崗的復工專機抵達南昌昌北機場,172名來自甘肅、青海的務工人員,即將走上江西南昌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線。
“多把一名務工人員接來,企業復工復產就多一份力量。”開發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局局長余崇發說。為幫助企業駛入快速發展軌道,開發區多次與甘肅、青海等地對接,推出免費復工專機,護送務工人員從家門到廠門“無縫對接”。
據江西航空公司總經理張志忠介紹,截至2月25日24時,已有多個政企單位與江西航空確定6個復工包機意向,包括蘭州至南昌、銀川至南昌、昆明至南昌等航班,預計出行人數1000余人。
剛下飛機,甘肅省積石山縣吹麻灘鎮中莊村村民馬英全拉了拉旁邊兒子馬學勤的衣服說:“來,給我和飛機合個影”。
今年44歲的馬英全已外出打工20多年,春節前在廣東省一家機械制造廠做流水線工人,通過勞務公司介紹,春節后他選擇來江西務工。前兩年,馬英全每次都要坐上30多個小時的火車硬座才能到達廣東。在他的腦海里,與廣東一樣,江西也是距離家鄉特別遙遠的地方。
“今天早上天沒亮,我和兒子就從家里出發,花了3個小時才到蘭州。沒想到,2個多小時我就從蘭州到了南昌。”馬英全說。
這群來自甘肅、青海的務工兄弟,大多數是第一次來到江西。陌生的環境,給他們帶來一絲壓力。“但一路上,我們感受到了溫暖。”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王山村楊一布拉木說。
幾天前,村干部上門詢問楊一布拉木愿不愿意到江西打工。雖然從來沒去過那么遠的地方,但聽說工資不錯還可以搭乘免費包機,一個多月沒有收入來源的楊一布拉木立即答應了。
楊一布拉木只隨身帶了一個手提袋,里面有一些衣服和基本的生活用品。“出門前我媽塞給我400元生活費,我舍不得用,在飛機上,乘務人員給我們發了許多食物,還介紹了防疫知識。”楊一布拉木說,這讓他很安心。
15時30分,172名務工人員到達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剛到宿舍放下行李,馬子珍就給媽媽打了一通電話:“媽,我到工廠了。再過一個月,我拿到工資就給你們打過去,我好好干,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