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他們歧視武漢人,我沒有說話。”
“后來,他們歧視湖北人,再后來,歧視中國人。”
“而如今,他們歧視亞洲人。”
……
這不是我心血來潮,編造的段子,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
早在2月6日,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封城第14天:武漢人的悲壯,值得每個人致敬!》,講述武漢封城的壯舉,和武漢人做出的犧牲。
當時一個讀者給我留言:
病毒肆虐的時候,我恐慌但沒有哭。
封城的時候,我摟緊年幼的女兒,關好門窗沒有哭。
看到網上有人看著“武漢人”三個字就罵,我難受憋屈但也沒有哭。
交通停止機動車進行的時候,我默默盤算冰箱里剩下的囤貨,也沒有哭。
但是現在看到你的文章我哭了。
這條留言點贊有1200多,可見有類似經歷和共鳴的人很多很多。
可即便如此,在緊跟著第二條留言,依然有人在罵武漢人,大意是說:武漢封城之前出去了500萬人,還說?
這條的點贊不多,但也有149人。
他們依然把“武漢人”,當做這次疫情的罪魁禍首。
我只能一遍遍解釋——
病毒不一定是吃野味造成的,吃野味的也不一定是武漢人。
離開武漢的這500萬人,有470萬是因為春節早早回鄉,和疫情關系不大。
臨近封城時出來的30萬人,也大多是回了自己老家,根本不是武漢人。
-2-
我以為,歧視是因為誤會,偏見是因為不了解。
只要人們把事情解釋清楚,歧視就會煙消云散。
而現實卻很打臉:隨著疫情蔓延,不僅武漢遭遇了莫名的指責,后來,連“湖北”兩個字,對一些人來說,也成了過錯。
年前,一個花了3萬塊錢,在黑龍江鶴崗買房的年輕人火了。
他叫許康,原本是貼吧“流浪吧”里的一員,和傳說中的“三和大神”一樣,過著到處打零工的生活。
三萬塊錢雖然不多,但足以讓他成為“流浪吧”里令人羨慕的勵志偶像。
當時,很多人為許康高興,以為他從此就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但不巧的是,許康是湖北人。盡管他已經很久沒有回過湖北,一直在黑龍江和西藏工作、生活。
疫情爆發后,湖北人的身份,讓他原本充滿希望的生活,變得困難重重。
@看客inSight 記錄,許康原本在一家酒店打工,酒店因為疫情關門,許康面臨衣食住行和房貸壓力,不得不尋找新的工作。
他故意改用一口蹩腳的四川話,但依然引來用人方的質疑:“你是哪里人?”
他只好老老實實回答:“湖北人。”
對方立刻改口:“暫時不招了,等疫情過去再說。”
許康連續打了七八通招聘電話,得到的回應出奇一致。
不僅是許康,許多湖北籍員工,明明沒有任何錯誤,也因為各種“避嫌”被辭退,找新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讓這些人怎么活下去呢?
-3-
人們歧視武漢人的時候,我以為歧視是因為誤解。
人們歧視湖北人的時候,我以為歧視是因為恐慌。
直到有人制造了一個新的名詞,叫“中國病毒”,我才明白:歧視不是因為誤解和恐慌,而僅僅因為他們想這么干。
是的,僅僅因為他們想這么干。
美國流感席卷全球,沒有人稱之為“美國病毒”。
但這次新冠病毒,來源還沒確定,就有人在大罵——“中國病毒”。
今天我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又憤怒,又心疼。
視頻里,一位中國拾荒老人,在舊金山街頭遭遇了辱罵和攻擊。
這位老人長著一張典型的中國人的臉,看起來老實巴交,很像我的一位鄰居爺爺。
他只是想拿回他辛苦撿到的一堆廢舊品,幾個身材高大的混混卻拿金屬桿擊打老人,并不停辱罵:“滾回你的國家!”
最后,老人無助地哭了。
他的哭聲不僅沒有得到混混的同情,卻引得他們大聲模仿,并把手機鏡頭懟在老人臉上放肆狂笑。
視頻被曝光后,歌手Gigi 轉發并配文:“看這個視頻真是令人作嘔,但是這是現實。我們不能讓這個繼續發生了。(打人的這些人)好好去接受一下教育吧。”
-4-
就在我看我這則視頻沒多久,@三聯生活周刊 也發布了一則視頻,
一位老人,在意大利某超市同樣遭受毆打。僅僅因為,他有一張亞洲人的面孔。
在被打的過程中,老人一直求饒,拼命解釋:“我是菲律賓人!”
但沒有用,掄起拳頭的幾個青年,根本就不擔心病毒,而是為了發泄或者取樂。如果真正擔心病毒,早就躲得遠遠地了。
老人依然被打,直到意大利知名歌手法奇內蒂上前制止,并狠狠打了青年兩個巴掌。
事后,法奇內蒂在推特回應:“現在把這事兒爆出來吧,我一點也不在乎。”
網友紛紛稱贊:“你做的很對,或許這是對抗無知的唯一方法。”
沒錯,就是無知。
這次疫情,不是任何一個城市和另一個城市之間的戰爭,更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的戰爭。
而是人類與病毒的戰爭。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沒有聽說有哪一只2019-nCoV病毒,瞧不起另一只2019-nCoV病毒。
相反,它們簡直配合得天衣無縫。
而我們人類,作為高等智慧生物,有什么理由不團結起來呢?!
來源“擺渡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