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冷空氣持續來襲,
大家出門注意保暖!不少騎車出行的市民紛紛“全副武裝”套上“擋風被”,將厚外套或者長外套反穿,通過“反穿衣”的方式擋風。
面對寒冷天氣的“魔法攻擊”還有人使用“御寒法寶”
戴上了車把式手套
更有甚者還在車輛上加裝了遮風擋雨棚將其和車架緊緊“焊”在了一起
這些所謂的“擋風神器”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駕駛人抵御寒冷卻也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多發
“擋風被”阻擋了安全
近日,隨著天氣變化,在多地商場,車把套、擋風被等保暖產品銷量不斷走高。在電商平臺上,擋風被的款式更是多種多樣。有護膝型擋風被、套把型擋風被,還有包裹全身型擋風被。
這是一款輕便擋風被,可以將兩邊把手和剎車穿進手套,打上結就安裝完成了。記者給電動自行車加裝擋風被后發現,騎車有視角盲區。看不清楚前方區域的地面情況,轉彎、擰油門、剎車時,手感都沒有之前靈活。
這樣騎車上路是否安全呢?
廣州公共危機預防協會副總隊長黃偉志表示:“穿上擋風被后,假如我的拇指想按燈光或者喇叭,擋風被限制了拇指的功能。大拇指被鎖住了,鎖住拇指等于鎖住整只手,把手抽出來要用兩秒,但應急反應時間就只有零點幾秒。”
男子騎行加裝“擋風被”
事故后被緊急送醫
最近,多地發生多起因擋風被遮擋視線的交通意外。
據媒體公開報道,近日,江蘇南京江寧東山交警中隊接報一起警情。一位市民報警稱,有一名男子躺在馬路旁,頭部血流不止,傷勢較重。傷者被救護車送走后,現場留下了滿地的電動自行車碎片以及一件擋風被。
監控畫面顯示,男子在電動自行車上加裝了擋風被,在騎行過程中,其身子縮在擋風被后,車速有些快,突然電動自行車在行駛中偏離了路線,連人帶車撞向了一旁的路肩。
據受傷男子稱,自己當時車速有點快,恰好一陣風吹起了他的擋風被,遮擋了視線,所以失去方向,撞向了一旁的路肩。
12月6日,江蘇泰興,一輛電動自行車與轎車發生碰撞。交警發現,這輛電動自行車加裝了擋風被,導致車主操作受到限制,雙手無法支撐緩沖,造成較大傷害。今年4月2日,在杭州,一名男子騎電動車摔倒,擋風被纏住了他的脖子,差點造成窒息。
類似上述案例因擋風被導致的意外情況不在少數除了遮擋視線這些“御寒神器”還為騎行安全帶來哪些風險?↓↓
限制手部操作
安裝擋風被后,行車阻力會加大,車身穩定性降低,增加騎行難度。
1. 女子騎行電動自行車超越一輛三輪車時發生輕微碰撞,因無法及時將雙手從“御寒神器”中伸出,磕掉兩顆門牙。
2. 駕駛人采取剎車措施時,受到擋風被影響,手部操作不及時,導致事故發生。
3. 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在橫穿快車道時,因“擋風被”阻礙無法轉彎,被小車掛倒后慘遭其它車輛碾壓。
“擋風被”卷入車輪
“擋風被”一般比較寬大,下半部分過長,很容易在騎行過程中被卷入車輪內或被周邊車輛拖拽,影響交通安全。
增加火災風險
除了有交通安全隱患外,給電動自行車加裝擋風被還有消防安全隱患。
據介紹,擋風被和車把式手套通常使用聚酯纖維做填充物,絨布做內襯,這兩樣都是易燃物。
市面上不少擋風被是由聚酯纖維做填充物。在給電動自行車充電時,車主一般都不會特意拆除擋風被,如果充電器或充電線被擋風被蓋住,會影響散熱,很有可能引發火災。
此外,聚酯纖維還很容易發生靜電,也增加了火災發生的風險。
注意了!很多上栗人出門在用,天寒地凍已發生多起意外
觀看更多轉載,注意了!很多上栗人出門在用,天寒地凍已發生多起意外上栗發布已關注分享點贊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寫下你的評論 視頻詳情
目前,雖然法律沒有明確禁止電動自行車使用擋風被,但消防部門建議:
盡量選擇有保暖效果的安全頭盔。上身可選擇保暖面料的棉服、羽絨服,使用護膝、手套等靈活性強的保暖裝備,切勿將衣服反穿。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冬天騎行時穿著厚實,
難免會影響身體靈活度及觀察力。
因此,騎車通過路口時,
一定要“左顧右盼”,
確保安全再通過。
轉發提醒身邊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