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可謂是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大本營,擁有數量最多、測試時間最長的全球自動駕駛公司,加州交通管理局(DMV)每年都會收集測試數據,并形成報告發布。相關數據由取得自動駕駛牌照,并在加州進行公開道路測試的公司提供,報告涵蓋各公司測試車輛的數量、測試里程,以及在測試中駕駛員人工干預的次數。自2015年推出以來,該報告逐漸成為外界評判各公司自動駕駛實力的標準之一。近日,DMV公布了2021年自動駕駛測試數據,此次共有28家企業提交了數據,涵蓋1180輛自動駕駛汽車。
首先,整體來看,2021年,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在加州公共道路上行駛了約410萬英里(約660萬公里),而2020年這一數據為195.5萬英里。也就是說,測試里程增加了1倍以上。這個跡象表明,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出現停滯之后,2021年自動駕駛行業已經重振旗鼓。
其次是企業,中國與美國自動駕駛頭部公司繼續占據排行榜前列。年度測試里程三強分別是Waymo、Cruise和小馬智行。其中,作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Waymo在加州有測試車693輛,測試里程約為374萬公里,占據半壁江山。排在第二位的Cruise是通用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子公司,測試里程約為141萬公里。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排在第三位,測試里程接近50萬公里。前三強測試里程合計約564.5萬公里,占到整體的85.5%,頭部效應非常明顯。另外,前十強中,中國企業有4家,分別是小馬智行、文遠知行、AutoX和滴滴;美國企業有5家,分別是Waymo、Cruise、Zoox、Nuro和Argo AI;德國整車廠商梅賽德斯-奔馳也進入前十榜單。可以看出,中國和美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熱情較高,相關初創企業更容易得到資本的支持和青睞,且相比傳統車企,科技企業的表現更優秀。
再看MPI,也就是每兩次人工干預之間行駛的平均里程數,它被行業廣泛認為是衡量自動駕駛技術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排在前五位的企業分別是AutoX、Cruise、滴滴、ArgoAI和文遠知行,也就是說3家中國企業、2家美國企業。可以看出,在技術方面,最亮眼的依然是中國和美國的自動駕駛公司。值得注意的是,Waymo在MPI這一指標的排行中落到了第八位,而2020年其占據第一位。當然,由于各個公司對于MPI的統計標準不統一,MPI排行受到了一些質疑聲,但多少還是能反映各家企業的技術水平。
雖然中美企業表現相對亮眼,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自動駕駛汽車在應對復雜路況方面貌似還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從人為接管場景來看,根據DMV數據,超8成人為接管情況是在城市街道發生的,其余2成則發生在高速公路和洲際公路上,前者路況顯然更復雜。接管原因包括車輛無法安全變道、汽車定位偏差、意外制動、GPS定位錯誤、紅綠燈識別障礙、轉向不當等。可以說,自動駕駛汽車本身能力不足是人為接管的主要原因。
當前,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進步,但還遠遠沒有達到能夠讓人徹底放心的程度。相關企業還需要不斷“試錯”。以Waymo為例,其人為接管次數較2020年大幅增加,原因之一是Waymo將其路測線路的重點從山景城完全轉移到舊金山,舊金山的路況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來說要復雜得多。克萊斯勒Pacifica小型貨車此前是Waymo自動駕駛車隊的主力,而現在換成了純電動的捷豹I-Pace,自動駕駛純電動車帶來的挑戰似乎比預期的多一些。
另一個能窺探自動駕駛技術實力的指標是事故數據。根據DMV統計,2021年,在加州路測的車輛共發生了117起碰撞事故,大部分是被其他社會車輛碰撞,或者是并線、轉彎時撞上一些障礙物。一方面可以看出自動駕駛技術本身還需要打磨;另一方面需要考慮的是,在自動駕駛汽車融入交通時,如何避免其他違規車輛給自身帶來的威脅?目前來看,自動駕駛汽車在這方面的處理能力還相當有限。
除了上述帶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路測外,此次DMV還發布了無人駕駛數據。2021年僅有百度Apollo、Cruise、Nuro、小馬智行4家企業公布了無人駕駛里程數,均不超過1萬英里(約1.6萬公里)。由此可見,無人駕駛路測進程較一般自動駕駛更落后。
從DMV的報告可以看出,自動駕駛技術正在快速進步,令人期待,但與此同時,高級自動駕駛乃至完全無人駕駛還需要不斷打磨、“試錯”,萬萬不可心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