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栗2016-12-30
《文化上栗》之傳統小吃篇
傳統小吃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往往是一個地區的重要“代表”,是游子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它不僅僅反應了當地的傳統美食文化,還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情愫。
本欄目由上栗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推送
視頻來源:萍實之鄉
“未到其處,先聞其香”。走近長平鄉長平里老街這個有著傳統手工制作月餅工藝200多年歷史的街巷里,筆者的嗅覺被各種香味沖擊,牽引著我們走進其中一探究竟。
古老的煙井墻,熏黑的古灶,陳舊的制作工具,在長平街江佑偉家后屋見到這一傳統制作工藝原址,無不訴說著曾經的壯觀和輝煌。老江告訴我們,他家做月餅可追溯至民國時期,他是從父輩的手中將這門傳統工藝接過來的。
隔壁的周心主家也在正在忙碌地招呼客人,案板上也堆滿了月餅,老周介紹說:“以前長平街幾乎家家戶戶都制作月餅,現在老街上只剩下七八家了,全都是制作傳統月餅的老字號。”
在長平街楊宗桃家我們有幸見到這一傳統手工月餅的現場制作過程。老楊熟練地將葵花仔、花生米、芝麻仁等配料用油煎熟,頓時香氣撲鼻。待冷卻后開始制作糖芯,將炒熟的配料與黑芝麻、金錢丁、冬瓜丁、枸杞干等“老下數”分別稱重,與面粉、糕粉按比例用食用油一起混合,各種香味通過反復揉搓相互滲透。
老楊仿佛有一雙神奇的手,把我們的記憶一下子帶到小時候圍著外婆做美食的場景,是那么的令人熟悉和難忘。有時老楊還會根據客戶需求配上板栗、五花肉、核桃、香蔥等原料,那香味更濃郁,味道好極了。糖芯制作還有一步就是要打模成型了,按老手工傳統是根據制作月餅大小分三種模具打版,不過現在因為配料添加了食用油具有很強的粘性,直接放在大鐵盒里壓實,糖芯就制作好了。
老楊家的餅十分受歡迎,不少城里人開車來到這里買餅。這種傳統的手工“老月餅”承載著老楊家200多年來家傳的手藝,也承載著幾代上栗人舌尖的回憶。
備受推崇的“老月餅”
老楊說,他家從200多年前就開始做餅了,是這條街上第一家做餅的人家。在老楊家的帶動下,長平老街的“制餅業”日漸發達,“最興盛的時候,街上有104家做餅的,現在只剩下幾家了。”
雖然做餅人家數量減少了,但這并沒有影響長平“老月餅”的名氣。每到中秋節臨近,來自各地的買餅人絡繹不絕。在中秋節前的半個月,老楊家一天要做400斤餅,但仍然供不應求。有的來買餅的人干脆坐在店里,等著月餅出爐,然后立刻打包買走。
“我們就是做良心食品,原料實在,制作干凈,所以回頭客特別多。”老楊將月餅受歡迎的原因歸結到了“良心”兩個字上。“用最好的高筋面粉,用品牌的食用油,餡料的原料也要精挑細選,我們的月餅不加任何添加劑,做吃的就是要講究!”
而對于不少買餅的人來說,除了“食品放心”以外,“老月餅”的“老味道”也是他們割舍不下的回憶和情結。
傳統手藝,成就經典味道
老楊家做月餅的手藝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傳到楊宗萍這一輩,雖然他們在餡料上有所改進,但做餅的手藝卻沒有改變。
做“老月餅”要準備三種“料”——酥料、面料和糖餡。做料,是制作過程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酥料,是包在月餅最外面的那層“酥皮”,要讓它達到香酥、起皮的效果,在和料的時候不能加一滴水,用高筋面粉和食用油充分揉和,直到酥料捏上去像綠豆糕一樣柔軟、細膩。
面料,是包裹糖餡的那一層白面,它需要完整地包裹住餡料,并且吃起來要柔軟可口,不能起皮。楊師傅在和面料的時候,加入了食用油和茶水。“一定要用茶水,這樣做出來的餅不容易變質。”
作為“老月餅”,里面的餡料自然也有“老下數”——花生米、冬瓜糖、冰糖、金桔丁、黑芝麻、枸杞、瓜子仁……所有的食材都需要先烤熟或者用油炸熟以后,才和在一起。老楊將和好的糖餡弄成整塊的正方形,擺在案臺上,包餅的時候切成小塊。老楊說,現在他們除了做傳統的糖餡,也會根據客人的需求,在餡料里面添加鮮肉、核桃等食材。
搟面、包料、包餡,老楊包餅的手法熟練,一分鐘可以包好幾個月餅。月餅裝入烤盤,老楊用木梳在月餅上扎上兩排小洞,便將它們放入了烤箱之中。“原來沒有烤箱,我們是用火烤,很難把握溫度和時間,也沒有這么干凈,現在設定好,300℃,7分鐘,出爐。”
家族作坊,兩百年執著傳承
楊宗萍今年58歲,16歲從軍,23歲歸鄉,從此就跟著父親學做餅的手藝。
楊宗萍的父親原來在長平供銷社做食品加工。在他的記憶里,自己祖上一直都是做點心的。這門手藝傳了200多年,養活了楊家好幾代人,也讓楊家成為了長平街上有名的“老字號”。除了做月餅,老楊一家也會根據節令,做手工掛面、凍米糖等食品。
“對我們老一輩的人來說,有這門手藝,就可以養活一家人。”老楊端著剛出爐的月餅,笑著說:“現在不同,年輕人,做點什么都可以賺錢。”老楊有一兒、一女,都讀了大學,現在都在廣東工作。“他們都不愿意學,畢竟做月餅是個時令性的事情,一年最多也就能做50天。”
老楊夫婦還在堅持做餅,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份一生的事業。4個月餅1斤,閑時一天做100斤,最忙的半個月一天要做400斤。老楊對月餅的定價是8—14元一斤,算下來,也能為他們帶來不少的收入。
老楊有時候也會想,這門手藝如果不傳下去,是不是有些可惜。但有時候,也會想:“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活法。”老楊看了看案臺上擺滿的金黃的月餅,繼續做起了父親教他的手藝。只要還有鐘情“老月餅”的上栗人,這門手藝終究不會失傳吧?
供稿:長平鄉 圖文:安源周刊
請輸入驗證碼